2月5日 事奉的動力 就是回報主的恩情
葉鬆茂

經文:路加福音 15:18-24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對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 於是他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擁抱着他,連連親他。 兒子對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父親卻吩咐僕人:『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來喫喝慶祝;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他們就開始慶祝。

事奉的動力就是回報主的恩情。我再說一次,我們事奉,不為其他原因,就是爲了回報上主深不可測的厚恩。

浪子回頭的比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父親見到小兒子回家,向他表達接納和歡迎時,顯露出那種誇張的憐愛和毫無隱藏的歡悅。首先是父親的主動性,原來在東方人的文化,一定是晚輩做主動,回家就應該去家中大廳,主動去探望父親,向他問安。但這個比喻卻反過來,年紀老邁的父親遠遠看見小兒子,動了慈心,居然不顧傳統的禮節,也忘記了自己的體能,跑去接納兒子。其次是他表達接納的方式,擁抱、親嘴,還要連連親嘴。上下文都在暗示小兒子全身骯髒,沾滿豬屎,但父親卻毫不在乎,把他擁抱,親嘴。

這個比喻是經過精心鋪排的,把小兒子向父親道歉的話夾在父親兩段接納的表態正中間:前段是跑去擁抱,後段是吩咐僕人安排小兒子的衣物。這個鋪排突顯了兩個事實:第一、父親在小兒子還沒有開口認錯道歉時已經接納了他。父親需要的只是小兒子的迴轉,願意回家。第二、小兒子精心策劃的臺詞,沒有機會全部講完,他講到一半,就被父親打斷了,岔開話題。為什麼要打斷他呢?是要確保小兒子沒有機會講下半句:「把我當作一個僱工」。言下之意極其明顯,就是完全沒有意思把他當成僱工,而是百分之一百重新接納他作兒子。

浪子英文叫prodigal son,而美國著名牧者Tim Keller寫了一本書,叫 Prodigal God,意謂上帝比起浪子,其實同樣揮霍,同樣豪奢,只是浪子是花錢在自己身上,而父親是豪奢地把他的憐愛傾倒在小兒子身上。先是換掉小兒子一身爛臭的衣物,換過上好的袍子,名貴的戒指(我猜測是十卡的鑽石)、還有是鞋子(古代窮人沒有鞋子穿)。然後是大排筵席,親朋滿座,公開表態歡迎小兒子歸來,讓他在社羣中重新恢復正常的位置,不會再被非議和歧視。

比喻中特別提到「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所謂肥牛犢,NIV 用 “fattened calf”,即不是隨便一隻比較肥美的牛,而是分開飼養,特別優待培育的一頭牛。那是頭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牛,確保脂肪充足,肉質鮮美,入口即溶,我猜想有點像日本的A5和牛,傳聞還有專人每天為和牛按摩。而且這種刻意養肥的上等靚牛,只此一隻,所以說「那」頭肥牛犢。因為只有一隻,長期飼養,就更顯尊貴,原意就是在特別重要的宴會纔會宰殺,可能是父親七十大壽的晚宴吧? 也可能是父親退休,大兒子接掌家業的盛大宴會吧?! 大家要注意,大兒子怒氣衝衝,不肯參加這場宴會,針對的主要原因就是宰了這頭牛:「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由此可知這頭牛在眾人心中的份量,非同小可。

整個比喻不斷提醒我們,天父在我們最不配的時候,只要我們願意迴轉歸向祂,祂的恩典、憐愛、接納,是毫無保留、上傾下流、主動的傾出。

為什麼我們要事奉呢?答案顯而易見,就是面對上帝這樣的恩情,我們無以為報,只能透過事奉,祝福其他人,略略回報上帝的深恩。

思想:

現在請你閉上雙眼,回想你過去人生的道路上,其中一次上帝憐愛你的時刻。好好細味一下那個時刻,上帝的恩情之滋味。

再轉回去想一想,你可以如何回報上主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