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 死亡
梁國強

經文:約二十一22-23

人物:那門徒

22耶穌對他說:「假如我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還在,跟你有甚麼關係呢?你跟從我吧!」23於是這話在弟兄中間流傳,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而是對彼得說:「假如我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還在,跟你有甚麼關係呢?」

今天是講「那門徒」的最後一天,在此我又想介紹一首詩歌給大家,也是《建道新禰呈敬拜隊》創作的,名字是《十架下的我》。詩歌的作者RAYMOND曾自述看了一本門訓的書,書中提到「當日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犧牲,今天我們在十架下將生命獻給耶穌」,於是他有感動寫下了《十架下的我》。

我覺得歌詞部分也很適切「那門徒」的心境和信仰歷程。昨天我們探討到「那門徒」在耶穌復活後並未完全相信,只是「信了」抹大拉馬利亞說的話便回家去了。但後來耶穌在復活後向門徒三次顯現,再次建立回他們的信心,消除他們的恐懼,讓他們終於有勇氣去宣揚主的偉大和救贖。我們不要忘記,約翰是親身見到耶穌上十字架的(十九25-27),「那天在十架上,禰將生命給我,而我卻沒有走近禰看清楚。」歌詞彷彿訴說「那門徒」確實未「看」清楚主的一切。

信仰的歷程從來都是跌跌碰碰、莽莽撞撞的,但若肯在路上繼續探索,緊靠上主,最後也能如「那門徒」一樣:「這天在十架下,我將生命給禰,而我也漸領會,禰愛的真理。如今仰望,那管怎樣境況, 神啊我渴望見禰真光。」真光也從來是約翰福音的主題之一。

「那門徒」在《約翰福音》的最後身影出現在二十一23:「於是這話在弟兄中間流傳,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而是對彼得說:『假如我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還在,跟你有甚麼關係呢?』」

而第一次出場是在十三23-24:「門徒中有一個人,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胸懷。西門‧彼得就對這個人示意,要問耶穌是指着誰說的。」

第一次出場的「那門徒」已顯出他比起其他們徒對耶穌的瞭解較深,但一路走來看似有點迷失了,真的如那一句老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去到最後,「那門徒」除了是第一個在提比哩亞海識別到主的顯現(二十一7),甚至在二十一23看到「於是這話在弟兄中間流傳,說那門徒不死。」

這句話本身是讓人誤會的,所以耳語相傳「那門徒」是不死的,但原來當時的信仰羣體也不希望「那門徒」會死,原因是這位至關重大的「那門徒」一死,就會使羣體面對空前的信仰危機了,但23下卻說出真相:「那門徒」是會死的。

約翰福音成書一致認為是公元70- 80年左右,即若「那門徒」是十多歲被呼召,到成書時,他也應該離開了世界吧?縱然「於是這話在弟兄中間流傳,說那門徒不死」這句說流傳了數十年,但成書一刻便已將一切謎團解開了。

後來我們得知「那門徒」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主後81-96年)放逐至拔摩海島,接着又被遣返回以弗所牧養教會的信徒,並寫下《約翰壹、貳、叄書》。在書中我們得知「那門徒」經常柔聲稱呼信徒為「我親愛的弟兄哪」,「我小子們哪」,然後和他們再談一場信仰之旅:「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約壹四7)(和合本)

這位就是經過很多信仰的掙扎,然後被上帝再次建立,最後矢志在最後一程也要教導年輕的弟兄姊妹,要他們認清耶穌就是生命之道,在艱難的日子也要彼此相愛的「那門徒」。

思想:

試回想你現在的信仰歷程,由初信到今日,有甚麼變化?在信仰的路上面對困難時,有沒有將信心也投注在耶穌手裏?

「那門徒」也經過很多信仰的起伏跌宕,你在他身上有得到甚麼啓發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