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萬民合一
葛庭墨

今日經文:詩篇87篇

我的泉源都在祢裏面。—詩篇87篇7節

在1960年,奧圖·普里明傑(Otto Preminger)的電影《出埃及記》引發爭議。這部電影是根據利昂·烏里斯(Leon Uris)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個在二戰後猶太難民移民到巴勒斯坦的虛構故事。電影結尾是一位年輕的歐洲猶太裔女孩和一位阿拉伯裔男子都被謀殺,雙雙被埋葬在同一個墳墓中,而那裏即將成為以色列的國土。

普里明傑將結論留給觀眾想像。這是絕望的隱喻,夢想永遠被埋葬?還是象徵希望,兩個相互仇視的民族將同生共死?

或許撰寫詩篇87篇的可拉後裔,會以盼望的眼光來看這個場景。他們所期待的,正是你我仍在等待的和平。關於耶路撒冷,他們寫道:“上帝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着你說的”(3節)。他們高歌吟唱,有一天所有曾與猶太人交戰的民族,例如拉哈伯(埃及)人、巴比倫人、非利士人、推羅人和古實人都會聚集在一起,承認那位獨一真神(4節)。萬民都會被吸引到耶路撒冷,也來到上帝的面前。

這首詩篇是以頌讚為結語,那些在耶路撒冷的人將要高唱:“我的泉源都在祢裏面”(7節)。這個“祢”是指誰呢?就是耶穌,祂是活水也是生命的源頭(約翰福音4章14節),唯有祂能帶來永遠的和平與合一。


哪些國際或個人的衝突會令你感到憂傷?

你如何相信上帝會帶來祂的平安?


天父,懇求祢讓萬民被耶穌基督所吸引,

好讓所有人都能合一,和平共處。

靈糧透視

“錫安”在聖經裏被提及150多次,字面的意思是指“耶路撒冷”(大衛城或上帝的城),屬靈的含意則是指天上的、上帝的國度(參閱希伯來書12章22節)。在舊約,“錫安”大多出現在先知文學(以賽亞書約50次),而在詩篇約40次。聖經第一次提及“錫安”是在撒母耳記下5章7節:“大衛攻取了錫安的堡壘,就是大衛的城”(和合本修訂版),這讓我們知道此後錫安就是指大衛的城。這座古老的城邑先前是被耶布斯人/迦南人佔據,後來被大衛和他的士兵攻佔。錫安是一個重要的地方,住着一個特別的人(上帝的受膏者),他治理一個受重視的民族(上帝的選民)。詩篇132篇13-14節優美地描繪錫安的重要性:“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裏,因為是我所願意的。’”

作者: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