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 不妨直說
何啟明

經文:詩篇77篇

1(亞薩的詩。照耶杜頓的體裁,交給聖詠團長。)我要向神發聲呼求;我向神發聲,他必側耳聽我。2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3我想念神,就煩躁不安;我沉思默想,心靈發昏。(細拉)4你使我不能閉眼;我心煩亂,甚至不能說話。5我追想古時之日,上古之年。6夜間我想起我的歌曲,我的心默想,我的靈仔細省察:7「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嗎?8難道他的慈愛永遠窮盡,他的應許世世廢棄嗎?9難道神忘記施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憐憫嗎?」(細拉)10我說,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變,這是我的悲哀。11我要記念耶和華所做的,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12我要思想你所做的,默唸你的作為。13神啊,你的道是神聖的;有何神明大如神呢?14你是行奇事的神,你曾在萬民中彰顯能力。15你曾用膀臂贖了你的子民,就是雅各和約瑟的子孫。(細拉)16神啊,眾水見你,眾水一見你就都驚惶,深淵也都戰抖。17密雲倒出水來,天空發出響聲,你的箭也飛行四方。18你的雷聲在旋風之中,閃電照亮世界,大地戰抖震動。19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之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20你曾藉摩西和亞倫的手引導你的百姓,好像領羊羣一般。

當各種難處接踵而來、壓力過重,使你喘不過氣、招架不住時,你會如何面對呢?或許你會做點紓解壓力的柔軟運動?或走到海邊看看蔚藍的天空,聽聽海浪聲,將鬱悶負面的情緒釋放?甚至會將內心的痛苦、莫名的納悶鬱結感,化作仰天長嘆或大聲呼喊?或是找一位知心友人傾訴內心的鬱悶?詩人或許都試過前面的提議,但他找到一個更直接、更能傾心吐意、不妨直言的對象,就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神。

詩人落在一個極困難的景況中,他相信神必聽他的呼求,於是就像哈拿一樣向神傾心吐意,陳述他的苦況。究竟詩人的苦況是一件已過去的事,抑或正在面對的困難,英文譯本有兩條不同翻譯的路線:有將「呼喊」譯作過去式的(I cried)(KJV)(NKJ)(NIV),有將它譯作現在式的(I cry)(NRS) (RSV)(ESV)。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困難,讓我們將焦點放在詩人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

這首詩像其它的哀歌一樣,較少透露具體的難處,讀者無從得知是詩人病了、他個人流散外地或是國家受到攻擊威脅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困難必然非常巨大,使得他懷疑神是否永遠丟棄了他或祂的百姓(7~9節)。詩人一開始就向神呼喊,「求祂俯聽矜憐」(1b節)《思高譯本》。詩人不住地向神呼喊,卻未得到神的迴應,以致他像雅各為失去了約瑟那樣而傷痛,不肯受安慰(2b節)。一個受苦的人對神的沈默實在難以忍受、更難以接受。

詩人隨後表達他內心的憤怒與失望,他回憶神,反而令他無法入睡,心裏更是煩燥不安,甚至無言以告,對神慢慢冒起了懷疑的念頭(3-4節)。此刻,他嘗試追想過往歡樂的子,「我追想古時之日,上古之年」(5節)。可是詩人越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就越感到煩燥不安和屬靈的枯竭。他開始懷疑神的信實。為甚麼呢?這正是「事實」與「經歷」的張力浮現;「聖經中的應許」與「詩人具體痛苦」之間的落差,即是,詩人一直以來所相信的聖經事蹟和他目前所經歷的,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可從詩人連珠炮似的問了幾個「難道….難道….難道」(7-9節)感受到他的失望與失落。詩人一直的信念是:神是施恩、慈愛無窮、不會忘記開恩及不會背信棄義的,但在此時此刻這一切都受到詩人的質疑。詩人不斷詰問,甚至有控告神之嫌!

然而,詩人怎樣從懷疑的低谷中走出來呢?轉捩點就在第10節:「我說,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變,這是我的悲哀」。這句話有不同的翻譯。《和修本》的翻譯讓我們認為神的能力已改變;《呂振中譯本》譯作「這是我的弱點(或譯:憂傷):以為至高者的右手權能改變了!」(斜體字「以為」為筆者所加)。詩人的意思是在他陷在苦困中,他「以為」神的能力改變了。這個念頭是他的懦弱所致,但神的能力並沒有改變,這從詩人隨後數算神的作為便可證明(11-20節)。詩人有如此巨大的改變,他的動力乃從自我轉向神。他從「我的痛苦、我的抱怨、我的疑惑」裏轉眼去觀看神的能力、神的作為及神的道路。

詩人在詩的結尾並沒有說神已迴應及答允他的禱告,讓他脫離了身處的困境。他深信神的沈默必有神的因由,他憑信接受神同在的應許。世上很多事物都不一定可以得到完滿的解釋,詩人不是靠解釋而活,而是靠着應許而活。「環境」縱然沒有改變,但詩人的「心境」卻改變了!

思想:

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在受苦中的信徒,要轉眼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你現在是否落在困境中?不妨向神直言,盡吐心中情,從自我的痛苦中轉眼仰望那為我們受苦的耶穌,更追憶神在你身上的作為。祂是那位昨日今日直到永遠不改變的主。

讓我們一起默想《當轉眼仰望耶穌》(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這首詩歌。

(詩歌可於Youtube搜尋「當轉眼仰望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