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奉献
10月9日 亚干事件 - 尔道自建(广东话版)

10月9日 亚干事件

Audio icon

尔道自建(广东话版)

2025年10月9日

收藏
分享

经文:约书亚记七1-5

1以色列人在当灭之物上犯了罪。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之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2约书亚从耶利哥派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对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那些人就上去窥探艾城。3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百姓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动众百姓都上去,因为他们人少。」4于是百姓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但他们竟在艾城的人面前逃跑。5艾城的人击杀他们约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的地方击败他们。他们都胆战心惊,融化如水。

以色列人在耶利哥一役不费一兵一卒,旗开得胜。可是,在艾城一役,竟然损兵折将、落荒而逃。究其原因是甚么呢?叙事者劈头就告诉我们是以色列人「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不忠实的罪」(1a)《新》。第七章及第八章是关乎艾城一役,以色列失败的原因是亚干在耶利哥夺取的财物中,将体积不算太大、容易携带及收藏的示拿衣服、银子和金子据为己有(21节)。可是,约书亚早已告诉他们耶利哥城的人和物都是当灭之物,是属于耶和华的,任何人私自拿取,就是违背了耶和华的约,更是做了愚昧的事(参15节)。亚干拿取了当灭的物,自己也成了当灭的物。

亚干一人越过了耶和华的约,全以色列人都要承担;一人犯事,群体也有责任,个人与群体是息息相关的。罪是有传染性的,就如使徒保罗所说:「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 (加五9)因此,耶和华也要向以色列人追究。经文两次指出是「以色列人在当灭之物上犯了罪……亚干取了当灭之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1节)。故此,上帝吩咐约书亚寻找犯人时,都是用众数的「你们」说明:「以色列人犯了罪」(11a节)、「你们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你们中间除掉,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12b节)及「你们若不把你们中间当灭之物除掉,你在仇敌面前必站立不住」(13b节)。

起初约书亚并不知道艾城一役失败的原因何在。故此,他在神面前抱怨的说了三个「为甚么」。第一个「为甚么」抱怨神为何带领他们来迦南地,却又将他们交在亚摩利人的手中(7节),既是这样,我们不如住在约旦河东那边便是了。这个投诉跟以色列人在旷野抱怨要返回埃及类似(参民十四2-4)。第二个「为甚么」是因为不明白为何以色列人竟要在敌人面前逃跑(8节)。约书亚因不能理解,而表达无话可说的感觉。第三个「为甚么」是关心到上帝的名会受到羞辱和以色列人会被仇敌攻击(9节)。这三个「为甚么」反映了约书亚忽视了以色列人掠取掳物才是问题的根源,以致他的抗议中没有一点认罪的元素。其实约书亚既然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可「取当灭的物」(六8),他应当意识到这次失误必是与他们当中有人犯罪有关吧!

耶和华很有耐性地指导约书亚怎样做,吩咐他从以色列的支派、宗族、家族及男丁里抓出肇事者。第14节的「选」(lkd)或「取」《和》这个字通常可译作「夺取」或「抓」的意思(参六20八1921),多用来指动物掉入陷阱被捕捉和在战争中被敌人逮捕夺取。叙事者选用这词,似乎是要将犯事者被耶和华夺取、抓出来。全以色列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也亲眼目睹耶和华如何夺取、抓出那在他们中间隐藏的犯事者。亚干在耶和华面前无所遁形,只好承认并交出赃物,结果是亚干及其家眷和所有牲畜都被石头打死,财物也一并被焚烧(24-25节)。耶和华就「转意,不发烈怒」(26b节),表明事件得以完满解决。

于此,我们或许会觉得上帝如此严厉,是否行义过度呢?上帝岂不是说「不可因儿子处死父亲,也不可因父亲处死儿子;各人要因自己的罪被处死」吗?(申二十四16)。亚干事件是涉及背离与耶和华立约的关系,是破坏了神圣的约,而招致刑罚。亚干收藏当灭之物时,他的成年儿女也应知道,并且为此保密而成了共犯。因此,也一起要受审判、承受灭命之灾。

思想:

第六章末的喇合与第七章的亚干刚好成了一个对比。喇合是迦南的妇女,亚干是以色列的男丁;喇合收藏了两位探子,亚干收藏了当灭之物;喇合及她的家人都蒙拯救,亚干及其家人都受到灭命之灾。信心、顺服与贪婪、违命的对比,这对你有何提醒呢?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