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奉献
11月1日 外虔诚却里冰冷 - 尔道自建(广东话版)

11月1日 外虔诚却里冰冷

Audio icon

尔道自建(广东话版)

2025年11月1日

收藏
分享

经文:路加福音6: 6-11

6 又有一个安息日,耶稣进了会堂教导人,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右手萎缩了。 7 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耶稣会不会在安息日治病,为要找把柄告他。 8 耶稣却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那萎缩了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那人就起来,站着。 9 耶稣对他们说:「我问你们,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合法的呢?」 10 他就环视众人,对那人说:「伸出手来!」 他照着做,他的手就复原了。 11 他们怒气填胸,彼此商议怎样对付耶稣。

「又有一个安息日」不一定是指下一个安息日,而是在另一个安息日,相近的情况出现了,但是争拗的事物不同,由吃东西变成医治,并且这一次宗教人士好像是有心试探耶稣,之前那个争拗可能只是他们偶然发现耶稣的门徒犯了安息日,这次却是直接想抓着耶稣的话柄 (v. 7)。站在传统与历史的角度来看,若非是威胁生命的疾病,是可以选择不在安息日那天治疗的,所以道理似乎站在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一面,因为枯干了的手显然并不威胁生命,但耶稣却选择医治了他;亦有典籍支持,就是当不确定生命有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然可先考虑拯救生命。耶稣的宣告和行动,除了说明耶稣是安息日的主 (6: 1-6),有权柄去为安息日的意义作诠释之外,他更要说明安息日的精神是帮助和拯救人,而不是毁灭人。

首先,耶稣的行动不是无知地堕入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设的陷阱 (v. 8),反而正是冲着他们而来。另外,他的回答是:「哪样是合法的呢?」,耶稣用了第二节经文中宗教人士指责门徒在安息日的行为的字眼──「合法」,宗教人士用这个字是着眼于律法的规条有没有一一被依从,但耶稣用这个字眼却是将重点放在律法整体的目的,刻意推到最极端来看,带出「究竟律法的目的是为人的需要得到帮助,还是要对人带来伤害?」虽然表面上看,医治或不医治在今天我们基督徒的眼中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却反映了双方对律法的理解和对人的怜悯有着天渊之别。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着眼点是传统和规矩有没有准确地被遵从,对人的需要却是冷漠和不关心;由他们看见萎缩了手的人得着医治后,他们的反应是愤怒,并且商量怎样处理耶稣,就为后来对耶稣的谋害留下了伏笔。耶稣却是借着权威的宣告和被医治的人信心的回应,就是举起手来接受医治,来说明上帝站在耶稣的那边,使人得帮助,成就了律法的初心,并彰显他权柄的伟大。

思考/反省和默想/祷告:(按感动选择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你会否在事奉的时候,在一些相对的事情上,顽固地坚持某种方法、传统或规矩,甚至因此忽略了事奉对象的需要,为此争拗甚至带来不欢而散的结果?你有否察验做这些一切的时候,你的动机是什么呢?法利赛人坚持所谓的律法规矩,超越了圣经所描述的,因而变成别人跟从上帝的重担,他们却从中得着一种操控和安全感,不单不能成为上帝恩典的流通管子,更成为别人的绊脚石。原来我们以为好的动机也可以隐藏黑暗的一面,透过我们过分高举某一些规矩或做法,而忽略了人的需要,就可以见得。

如果你现在或曾经陷入这种自以为义的服侍,第10节描述耶稣「环视众人」,就是包括了你。你在主耶稣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在此刻向主开放祷告。

为什么基督徒的事奉可能陷入这一种自以为义的律法主义之中?你自己又如何?文士和法利赛人瞎眼的地方,有否出现在你身上?为什么呢?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