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恐懼
在1980到2000年出生的人,被稱作“千禧一代”,他們也被稱爲 “恐懼一代”。在她最受歡迎的一首歌曲《恐懼》中,莉莉·艾倫Lily Allen唱到,“我被恐懼籠罩......”
“懼怕”(fear)在聖經中有兩重含義:一是褒義,一是貶義。當它作爲褒義詞講時,通常是指對神,或對人(尤指掌權者)的尊重。
這個詞也有貶義,就是指害怕。我們應當敬畏神,卻不應當害怕任何人或事物。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們不敬畏神,卻活在對人、對世界的恐懼中。
你如何才能從“恐懼”之中得釋放呢?
坦然承認恐懼
詩篇39:1-13
所有人都會經歷恐懼。你可以壓制或否認它,也可以坦然承認它。
大衛將那些炙烤心靈的問題都帶到神面前。他曾試圖“默然無聲”,但他發現,自己若不與神溝通,“愁苦就發動了”(2節)。
大衛意識到,人在一生中會因憂慮和恐懼虛度很多光陰。恐懼常與金錢有關:“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6節)
但也有很多恐懼來自患難、死亡和生命苦短(4-5節)。
大衛不但爲自己的生活擔憂,周圍人的患難也令他傷感不已。大衛不明白神爲什麼允許這一切發生,他甚至對神的作爲感到憤怒。大衛竟然說:“你還是別看我了,也許我還能活得痛快一點”。(13節)
正是在這極度痛苦中,你纔要向神大聲說出擔憂或不滿,這是一種健康的做法。神很清楚患難會讓人感到迷惑和悲憤 —— 正是爲了我們的緣故,神纔要親自經歷最大的患難。
對於因患難而起的恐懼,本詩篇並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答案。但它的核心真理是:當大衛向神陳明自己的恐懼、困苦和挫敗時,他便在與神的關係中找到了答案。大衛向神宣告:“我的指望在乎你”(7節)。而在禱告的末尾,大衛認識到,人無法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但人能依靠神。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12節)。
堅持信靠耶穌
路加福音8:19-39
有時,恐懼來襲,大到令人無法承受。恐懼突然臨到,好似海面上驟起的風暴——這正是門徒所經歷的。(22-25節)
從一開始,本段經文就將親密和敬畏巧妙結合在一起。耶穌對跟隨他的人說,“聽了神之道又遵行的人”(21節)將與他建立一種特殊關係。這些人就是耶穌的“母親和弟兄”(21節)。
親密和“敬畏”非但不對立,反而互爲補充。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父母與子女,要想達到最佳關係,親密和尊重缺一不可。
門徒在加利利海上經歷了兩種“懼怕”。風暴驟然來臨,門徒的處境“甚是危險”(23節),他們感到恐懼,慌忙叫醒耶穌。他們喊着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24節第一段)
耶穌“醒了,(就起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24節第二段)。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25節第一段)我們再次看到不健康的恐懼和信心之間的對比:耶穌責備門徒:“你們爲什麼不信我呢?”(25節第一段)
耶穌表明,克服恐懼並不難,關鍵是要信靠他。然而,實踐這條原則卻不容易。對我來說,這是個要不斷學習的功課。面對恐懼,你要有意識做出選擇,繼續信靠耶穌。有時,耶穌會立時平靜風浪——就像他在本段經文中所做的,但有時,他會任憑風浪肆虐,可他會讓你平靜下來。
門徒經歷的第二種“懼怕”是對耶穌的敬畏,他們感到極其震驚(25第二段),他們徹底謙卑、降服在耶穌面前。他們彼此問道:“這是誰?”(25)
接下來,門徒的問題被那個被鬼附身的人回答了。當鬼見到耶穌時,便喊叫着說:“至高神的兒子……”(28)。
照看豬羣的人們看見那人得了醫治,“坐在耶穌腳前,穿着衣服,心裏明白過來”,但他們竟然“害怕”,甚至“嚇得要死”(34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這些人請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因爲他們 “害怕得很”(37節)——“一切來得太快,太突然,他們驚慌失措”(37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這是錯誤的恐懼。這些人之所以害怕,主要原因是他們喪失了豬羣,損失了大筆錢財。他們不曉得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這些人太看重錢財,卻沒有看到一個被耶穌拯救的生命會蘊含多大價值。因爲懼怕,他們拒絕了耶穌。但耶穌無所畏懼。
對所謂的“跟進服侍”,耶穌有獨到見解。這個曾被鬼附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38節)。但耶穌卻讓他通過傳揚此事來做神的工,耶穌說:“你回家去,傳說神爲你作了何等大的事。”於是,“他就去滿城裏傳揚耶穌爲他作了何等大的事”(39節)。
遇見耶穌,就是遇見了神。路加刻意用“耶穌爲他作了何等大的事” (39節第二段)替換了前半句中“神爲你作了何等大的事”(39節第一段)。耶穌就是神。克服一切不健康恐懼的答案就在耶穌這裏。只要敬畏耶穌,就不會被恐懼抓住。
主啊,請賜給我健康的敬畏之心——因着耶穌的同在而有真正的敬畏、驚奇和謙卑,並相信他能拯救我脫離一切不健康的恐懼。
只需敬畏神
民數記29:12-31:24
對現代人來說,本章記錄的幾個事件令人非常震驚和不安。舊約的某些部分看似晦澀難懂(比如民數計31:15-18),對此,我們無法給出簡單、直接的答案。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堅信我們所知道的:我們知道神滿有慈愛和良善,神是一位好神。此外,我們知道神做事必有他正當的理由,儘管我們不能完全理解這理由。
有一個真理貫穿在這些事件中:舊約中的以色列民對神十分敬畏,他們不會將與神同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知道神不僅是位充滿慈愛的神,也是位公義的神,他不會對人的罪和悖逆視而不見(民數記31章)。
對基督徒來說,詮釋這些章節的關鍵在於通過耶穌:
1.耶穌是唯一完美的祭牲
在住棚節期間,以色列人所獻公牛數量是逐日遞減的(民數計29章),從十三頭到七頭,最後到一頭。這個儀式象徵在未來某個時刻人們將無需獻祭。耶穌,這位完美的祭牲,終結了一切獻祭。
2.在耶穌裏,沒有男女差別
本章記錄了有關許願的條例(民數記30章)。這些條例看似在保護婦女,可又像是性別歧視。但我們需要記得一點,就是絕大多數古代社會都奉行男性族長制,男人被視爲家族的領袖。神之所以設定這些條例,可能是爲了保護那些想實現自己所許之願卻又受到家庭阻撓的婦女們。
因此,我們需要從新約的角度,尤其要通過使徒保羅的話來理解這一章。保羅說“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或男或女,因爲你們在耶穌基督裏,都成爲一了。”(加拉太書3:27-28)《民數記》中的律例是針對當時的文化環境所設,並非要樹立性別歧視。
3.耶穌說“要愛你的仇敵”
我們讀到了以色列人對米甸人的報復。這件事提醒我們,對那些試圖誘惑人遠離神的人,神絕不會視若不見。米甸人誘惑以色列偏離神,第一次,他們使用美人計,後來又通過軍事對抗(民數記31:16,18)。
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馬太福音5:44)。我們必須通過耶穌的角度來理解以色列人的報復行爲。一切的答案都在十字架中。從耶穌被釘十字架這件事上,我們再次看到神是多麼恨惡罪以及神必須用最嚴厲的審判來對付罪。但神的最終願望是“賜福並救贖我們所有人”。
經過十字架的洗禮,我們會對本段經文有更清晰的認識。保羅寫道:“不要自己伸冤”(羅馬書12:19),反而要活出愛。正如使徒約翰所著:“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一書4:18)。這就是從“恐懼”中得釋放的方式。
主啊,感謝你,在愛裏沒有懼怕,而且完全的愛能驅逐一切恐懼。請幫助我愛你,也不會因任何人或物感到害怕。
佩泊的補充
大衛禱告,希望得知末後的結局和年歲的數目。我不會這樣祈求,我更願相信神會在他認爲最合適的時候帶我回天家。我早已意識到時光飛逝、生命如梭。這使我不得不問:每天,我是否都在做當做之事呢?
今日金句: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路加福音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