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 黑白分明

黑白分明

門基猴子Monkees 是60年代的一個爵士樂隊。他們創作了一首歌,叫作灰影Shades of Grey。歌曲表現了現代人已經不再相信任何絕對的道德真理。歌中唱道:

當年世界和我還年輕,

那是昨天,

生活是場簡簡單單的比賽……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但黑白分明的時代已經過去,

眼前只是一片灰色。”

如今,人們用“灰色地帶”來代表那些引發巨大爭議的書籍或電影。

現代人不再相信有絕對的對和絕對的錯。在相對主意大行其道的世代中,黑白分明已經沒有可能。人們認爲,所有對錯都是相對的 ——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耶穌的跟隨者不能向這種“相對主意”妥協。我們必須在聖經先知預言前謙卑自己。這些預言是黑白分明的,是神在複雜環境中向我們發出的道德警告。

在今天的經文中,對與錯、黑與白涇渭分明。

善始善終 VS. 狼狽收場

詩篇71:9-18

只有一種“灰色”在聖經中得到了認可,這就是灰白頭髮。聖經將它看作“年歲的冠冕”,這是義人一生的榮耀(箴言16:31)。隨着歲月流逝,我越發感到這句經文另人鼓舞!

詩人立志在垂暮之年更加仰靠神。他寫道:“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神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9,18)。

與詩人的晚年境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仇敵的下場,“願那與我性命爲敵的,羞愧被滅。願那謀害我的,受辱蒙羞”(13節)。若從新約的角度看,這好像不是一個正確的禱告!然而,有些人就是“被羞愧所滅”。人生這樣收場,真是悲劇。

詩人將自己和那些“被羞愧所滅”的人作對比。他說:“我卻要……”(14節)。詩人希望在人生終點時更加親近神。他說:“我卻要越發讚美你”(14節)。每一代人都有責任將信仰的接力棒傳遞下去(18節)。站好最後一班崗的要素之一就是培養接班人。俗話說,成功的領袖是: “找到一個保羅,培養一個提摩太,接受瑪利亞的輔導,預備一個菲比”。

主啊,請幫助我能夠善始善終,並向下一代傳揚你的大能。願我的嘴脣傳揚你的信實訴說你的公義和大能。

被聖靈充滿 VS. 被撒旦充滿

使徒行傳4:23-5:11

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個鮮明對比: 門徒被“聖靈充滿”(4:31),而亞拿尼亞和妻子撒非喇卻被撒旦充滿。彼得對亞拿尼亞說,“爲什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5:3)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被聖靈充滿的結果:

1.勇氣

彼得和約翰沒有被威脅嚇倒(4:17,21)。他們反而“高聲向神說……”(24節);他們禱告:“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29節)。“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31節)。

2.合一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32節第一段)。信徒都被同一個聖靈所充滿。被聖靈充滿的教會,其標誌就是合一。

3.慷慨

對待物質財富,初代教會的信徒具備極其超越的態度:“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爲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32,34節)。富裕的信徒會慷慨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34,35)。

4.能力

彼得和約翰禱告,“神啊,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着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30節)。他們的禱告蒙神應允:“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33節)。

5.恩典

“…眾人也都蒙大恩”(33節第二段)。經歷了神恩的人會凝結成一個滿有恩典和慈悲的團契。

本段經文的下半節描述了被撒旦充滿的可怕後果,這與被聖靈充滿形成了鮮明對比。彼得的責備是嚴厲的:“亞拿尼亞,爲什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呢?”(5:3)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並不是必須要賣掉田產,也沒有義務把錢都捐出來。“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4節)他們的罪並不在於吝嗇。

這兩個人被撒旦充滿的證據不光是說了謊(這有可能是一時慌亂的結果),而是事先合謀。彼得對亞拿尼亞說:“你欺哄聖靈”(3節)。又對撒非喇說:“你們爲什麼同心試探主的靈呢?”(9節)這說明他們是事先計劃好要進行欺騙。

神將事情的原委啟示給彼得,彼得的話暴露了他們的罪。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死使人們越發敬畏神(5,11節)。這種敬畏並非奴隸對主人的畏懼,而是聖潔的敬畏:信徒“對神有了正確的敬畏之心,他們知道神是不可被欺哄的。”(11-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本事件的確令人費解,神這樣懲罰亞拿尼亞是不是太嚴厲了?但最終,只有神知道人心最隱祕的想法,我們需要相信神的審判是最公平和公義的。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神就在教會當中。這一真理在耶路撒冷教會是如此明顯,以至於大家都害怕自己的罪行暴露。神的臨在和聖靈彰顯另大批人歸信耶穌,神蹟奇事接連不斷。

主啊,請用你的聖靈來充滿我們。願我們的教會以“勇敢宣講耶穌、合一、慷慨、大能和恩典”而被人們記住。

愛 VS. 恨

撒母耳記下13:1-39

我們可以在本段經文中看到兩種極端的情感體驗。暗嫩“愛上了”他瑪(1節)。他說:“我愛我兄弟押沙龍的妹子他瑪”(4節)。大衛娶了很多老婆,有很多孩子。他的兒子和女兒們可能在五、六歲時就被分開撫養;與現代家庭不同,這些孩子對家庭也沒有那麼強烈的歸屬感。

暗嫩計劃誘姦他瑪。他瑪懇求道:“請你不要做這醜事”(12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她甚至同意嫁給暗嫩(13節)。以色列的律法原本禁止同父異母的兄妹結婚,但有可能大衛那個時代人已經不再遵守這項律法。更可能的是,他瑪希望用緩兵之計逃過一劫。“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14節)。

聖經沒有忽略性暴力這個問題。即使在那個時代,強姦也是一項極其嚴重的罪行。他瑪說這是“醜事”(12節),是“愚妄人”行的“羞恥”之事(13節)。它給受害人帶來的結果就是“孤孤單單”(20節)。大衛甚是發怒(21節)。

聖經顯明,性暴力會給被害人帶來極大的創傷:“他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綵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19節)。她從此變得“苦毒淒涼”(20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強姦得手後,暗嫩立刻開始厭惡他瑪,“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15節)。這導致大衛的家庭進一步分裂。罪惡愈演愈烈:暗嫩被押沙龍殺死,押沙龍逃走,大衛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兒子(23-39節)。

或許說暗嫩癡迷他瑪,而淫慾攻心更爲恰當。暗嫩自以爲 “墮入情網”,但他根本不是真的愛他瑪。聖經毫不避諱揭露人性的醜惡:情慾在瞬間就變成了仇恨。暗嫩的癡迷根本不是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7)

主啊,請將我們從仇恨中拯救出來。願我們不是被虛妄的情慾充滿,而是被從聖靈而來的真愛充滿。

佩泊的補充

撒母耳記下13:1-39

大衛家族的敗落由此開始。

首先,家族成員們接連做了幾個極其愚蠢的決定。暗嫩的朋友約拿達竟然想出如此詭詐的計謀(5節)。如果大衛能夠懲罰暗嫩強姦他瑪的惡行,押沙龍也許就不會走上弒兄的道路。

約拿達本該對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恥,因爲這一系列的仇殺他也有份。他顯然知道押沙龍一心要殺死暗嫩,但卻沒有提前警告大衛,反而事後才說。約拿達的居心真是險惡。

有時,告訴別人實情要比說他們想聽的話難很多。但即便說真話會得罪朋友,真朋友還是應該說真話。

今日金句:

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使徒行傳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