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分歧和爭鬥
英國是否脫歐的公投的結果是52:48 ,英國決定離開歐盟。這場脫歐之戰令人心寒。英國分裂了,持不同政見的黨派彼此攻擊,水火不容。其實,英國的政治分裂僅是全球紛爭中的一個例子。如今,幾乎所有新聞都跟爭論、分歧和爭鬥有關。
當罪進入世界後,爭論、分歧和爭鬥就開始了。亞當怪罪妻子夏娃;該隱殺了親兄弟亞伯。可以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 “衝突”史。
人們一離棄神,馬上開始彼此攻擊。各種破碎的人際關係充斥在我們周圍:離婚、家庭解體、同事反目、內戰、地區衝突。可悲的是,教會也不能倖免。從一開始,教會裏就充滿了爭論和紛爭。
基督徒又該如何面對衝突呢?
避免爭論
箴言18:17-19:2
《箴言》中有很多關於如何避免爭論的真知灼見:
1.聆聽正反兩方面的意見
爭論總有正反兩方,所以聆聽雙方意見就非常必要。在任何國家的司法體系中,認真研究控辯雙方的證詞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17節)。
2.祈求聖靈幫助
當我們面對“艱難抉擇”時,就更加需要神的帶領(18節)。在舊約中,人們常通過拈鬮來平息爭論。但如今,基督徒都有聖靈同在,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衝突(參看哥林多前書6:1-6)。
3.避免不必要的冒犯
我們應該儘量避免冒犯弟兄姊妹。“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18:19)。嚴重的爭論和分歧會在朋友間製造障礙。高牆一旦豎起,就很難被推倒。
4.謹慎言詞
話語能帶來巨大的鼓勵,治癒分裂:“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20節)。
但話語也有強大的破壞力:“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21節)。你的言語能成就大善,也能製造大惡。
5.謹慎交友
“得着賢妻的,是得着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22節)。我對這句話真是感同身受。不知有多少次,正是靠着佩泊的參與、智慧和洞見,我才能冷靜下來、免受禍患。好伴侶能夠幫助你和周圍人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不論我們是否結婚,都需要有親密朋友。本段經文的第二部分提醒我們:朋友來來去去,“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24節第二段),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位摯友。 最終,耶穌基督就是這位比“弟兄更親密的朋友”。
主啊,請幫助我,讓我的話語成爲他人生命的源泉。
解決分歧
羅馬書14:1-18
對於目前在全球教會中的爭論和分歧,本段經文大有裨益。如果在過去2000年中,教會能一直遵從保羅的教導就好了。就如同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所說,保羅寫這段經文的目的是“讓保守的基督徒(主要是猶太人)能和開放的基督徒(主要是外邦人)在基督的團契中和諧相處。”
對於某些問題,保羅絕不讓步,甚至願意以命相拼 —— 這些問題都與福音真理(“基督爲我們的罪死了”9節,15節),耶穌的生、死和復活(9節),以及基督的主權相關( 9節)。這些真理是不容妥協的。
可有些問題並不那麼重要,但人們往往在這些“次要問題”上存在分歧(1節)。保羅給出了幾個例子,比如能不能吃肉,或者某些特殊日子是否比較神聖。
如今也是一樣,有些基督徒認爲飲酒應該被嚴令禁止;而另一些人並不認同。有些基督徒認爲信徒不應加入任何有可能使用暴力的組織;而有些基督徒不這樣看。類似充滿爭議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該如何面對此類爭論呢?
1.歡迎不同意見
保羅寫道,“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接納還有歡迎的意思 1節第一段)。“張開雙臂,歡迎那些與你有不同意見的基督徒……因爲最終,我們都要跪在神的審判臺前,接受他的審判”(1,10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2.不要輕易下結論
“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1節第二段)。
保羅繼續說:“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4節)“你這個人,爲什麼論斷弟兄呢?”(10節)“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3節)。我們必須允許其他基督徒有不同觀點,不要妄加論斷。
保羅在本段經文中四次強調,我們不要彼此審判。這纔是問題的核心。
3.不要輕視他人
“不可輕看”和我們意見相左的人(3節第一段)。因爲“神已經收納他了”(3節第二段),所以我們也要接納。
4.做你認爲對的事
對於所有次要問題,“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5節)。“大家可按照自己良心所持定的主意行”(5節 – 信息版聖經 -譯者翻譯)“如果你吃肉,那就爲紅燒排骨感謝神;如果你吃素,那就爲西蘭花感謝神。”(6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並不是說因爲我們無法取得一致意見,這些問題就無關痛癢。保羅強調的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認真思索,然後憑信心做出合理的事。
5.要從正面來理解他人的出發點
“守日的人,是爲主守的。吃的人,是爲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爲主不吃的,也感謝神”(6節)。
應該允許他人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輕易懷疑人家的動機,要相信他們是在儘量做討神喜悅的事(7-8節)。
6.多體諒他人的感受
保羅說:“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3節)。例如,如果某人堅信飲酒是錯的,那就不要在他面前飲酒 —— 即便我們認爲適當飲酒並沒有什麼不對。我們不應該讓對方感到“憂愁”(15節)。
7.彼此幫助和鼓勵
“讓我們達成一個協議:把精力花在彼此和睦上。用鼓勵的言語幫助他人,而不是吹毛求疵,貶低別人”(19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8.永遠以愛爲標杆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着愛人的道理行。”(15節)“所以,要體諒別人的感受,行事溫柔、有禮……不要做有悖於愛的事,不要說傷害人的話”(21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這些令人產生分歧的問題雖然很重要,但讓我們合一的力量纔是最強大的:“因爲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17節) —— 這纔是真正重要的事。希望我們不要陷入無謂的爭論中;不要任由這些次要問題分裂教會、阻擋世人歸主。
中世紀作家魯普特斯.馬蒂牛斯Rupertus Meldenius 的忠告非常好:“在基要真理上合一;在次要問題上自由;在一切事上行出愛。”
主啊,我要爲教會的合一禱告。請讓我們真正專注於神國的核心價值:即靠聖靈帶領,活出公義、和平和喜樂。
停止爭鬥
歷代志上9:1-10:14
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10:1,3)。掃羅最終在與非利士人的戰鬥中喪命,這在《撒母耳記上》31章中也有記載。然而,歷代志的作者加入了下面這段評論:“這樣,掃羅死了。因爲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0:13)。
回頭讀一讀《撒母耳記》就會發現,掃羅敗壞的真正原因是嫉妒。在掃羅和大衛的矛盾中,大衛一直都是清白的,他儘可能順服掃羅,按掃羅的心意行事。而掃羅卻不是這樣,他一心想在各方面壓倒大衛,正是這顆嫉妒、爭競的心使掃羅失去理智,最終死於敵手。
今天,這樣的事情仍然屢見不鮮。教會內部的爭鬥很容易形成破口,讓仇敵順勢攻擊我們。耶穌就曾爲教會禱告;他說,只有當我們在愛裏合一時,世人才會相信我們是耶穌的門徒(約翰福音17:23)。
主啊,請幫助我們成爲使人和睦的人,幫助我們停止爭戰,尋求合一,願世人因看到我們彼此相愛,就願意歸向你。
佩泊的補充
箴言18:22
得着賢妻的,是得着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當然啦!
今日金句: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言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