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 與世俗為友
梁家麟

經文:雅各書四1-3

1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麼? 2 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 3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承接昨天未完的話題。

雅各指出,外在的衝突源自內在的衝突,衝突的性格造成衝突的關係和群體。問題的根源在於個人內心的私慾。

私慾如何造成衝突的後果?雅各做了三個步驟的說明:

首先,私慾產生貪念,渴望獲得尚未得到的東西,而這尚未得到的東西是永遠得不到的。這說法是否有些玄虛呢?我說的可以很簡單的常識啊。貪心與知足不同,知足是為已有的東西感恩,以此為滿足為喜樂;貪心則是定睛於尚未得到的東西,渴望得到它們,不以已有的為滿足。貪心的人永遠自覺是貧窮者,也覺得自己是被虧欠了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因為一時的想望得到實現了,便立即由貪心的變成知足的;他們倒是得一想二,凡是得到了的東西都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東西尚未得到。知足常樂,貪心的人永不會感到快樂,因為革命尚未成功。所以,「貪戀」的人總是「得不著」的,「得不著」是他們主觀的感覺,也是驅動他們貪戀下去的內在信念。

第二,因為得不著而千方百計想要得著,便會不擇手段,不計善惡的務求得著,一切罪行便由此而做出來:殺害嫉妒,鬥毆爭戰,違反信仰原則的行徑統統出籠了。

一個人若長期想望許多東西而得不著,便很容易產生被虧負的感覺,認定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將自己置於受害人的位置,從而合理化心中種種負面情緒(嫉妒),埋怨、妒忌、苦毒、仇恨,進而合理化他們的破壞性行動(殺害),到處尋覓罪魁禍首,挑戰權威,否定建制。

第三,一個人若是想要某些東西,又無法在人間靠己力獲得,按照基督信仰的教導,便應該向上帝祈求啊。事實上,前面一5雅各也是教導那些缺少智慧的人,應當向上帝祈求,並說上帝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雅各於是說,要是他們想要得到這樣那樣的東西,便開口向上帝求吧。他們得不到,是否因為沒有求呢?

但他們卻是求過了。雅各於是便論斷說:若是求過而仍舊得不著,那這個祈求便是不合上帝的心意,乃屬妄求吧。因為上帝知道供給他們這些,亦只會是用著填塞他們無窮的私慾,這是一個無意義的浪費。

這裡且談談什麼叫「妄求」。簡言之,凡是人的祈求,不符合上帝的心意,結果不蒙上帝答應的,便屬妄求。約翰曾說:「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約壹五14-15)這裡的關鍵詞是「照祂的旨意求」。

我們怎麼知道所求的是妄求?在祈求的時候是不知道的,祈求了,沒應答,便知道了。

那我們要回避妄求嗎?在一般情況下不要,並且是最好不要。千萬不要在禱告前扮演上帝,預先評估所祈求的東西的應驗機率有多高,高的才求,低的便不求了,擔心成了妄求。這樣做,乃是懷疑上帝的能力,是冒犯上帝而非尊重上帝的表現。媽媽在癌症初發階段,我向上帝求醫治,沒人說是妄求;若她已到末期階段,我的求醫治怎麼便變了妄求?難道上帝只有能力醫治病情輕的人?我們是上帝的兒女,向祂開口祈求是祂給我們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我們將所要的告訴上帝的權利。

當然,要是我們所求的明明是不合聖經教導的事,譬如貪戀別人的妻子;或求一些不道德的東西,或求以不道德手法獲得一些東西(造案成功),那便最好不求了,因為這些肯定都是妄求。

祈求以後方知道是妄求,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接納上帝的主權安排便好了。祈禱最重要的不是讓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意,而是讓我們知道上帝的心意,發現所求的是妄求,正好是學習明白上帝旨意的一個過程。

思想:

你有沒有一些長期渴望得到而又終未得到的東西?在向上帝祈求和在人間努力爭取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感受?你會產生對上帝的怨恨嗎?抑或你藉此更多明白祂的心意?想一個藉禱告明白上帝心意的個人經歷,向自己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