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 讀禱詩篇之十四:詩篇第十九篇(選讀)
張雲開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

1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

11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

守著這些便有大賞。

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

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13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

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14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昨天我們說詩篇十五篇至二十四篇有一個交叉平行的結構:

十五篇(進殿詩)

十六篇(信心之歌)

十七篇(求助詩)

十八篇(帝王詩)

十九篇(創造/律法詩)

二十及二十一篇(帝王詩)

二十二篇(求助詩)

二十三篇(信心之歌)

二十四篇(進殿篇)

但交叉平行並不代表中心的兩邊只是重複,沒有進展。閱讀交叉平行結構時,適宜把成對的部分看成是重複、變奏、對比、深化和加劇。要注意的是,一般交叉平行的結構當中首尾和中心最突出,是整個結構的承托支架。如此讀法,我們可以看見十五、十九和二十四篇的內容比較「神學性」,一步步的深化表達耶和華的救恩意圖,就是耶和華對選民的幫助是基於祂和選民的約(律法),人要手潔心清(守律法)才能得見耶和華,而耶和華從錫安幫助信靠他的敬虔人,祂的子民在聖殿裏,無害能及,因為耶和華是全地的主,祂的臨格,是耶和華與祂所創造的萬物關係的高峰,象徵著祂對萬物的管治。我們可以預期所有牽涉到錫安的詩篇都有這種思想的傾向和指向終極的動作。

十九篇前後的詩篇的內容注重的不是神學,而是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信仰掙扎,對象是耶和華所要幫助的人:以色列的王和他的子民。我們讀這個小詩集,就必須要注意詩人如何把上帝子民的經驗安放在承托這些經驗的神學支架之上。換句話說,上帝的救恩是祂的管治和王權的一部分。所以第一,敬虔人和耶和華的關係並不單單是求救者與救拔者的個人關係;第二,這關係甚至不單是被揀選者(選民)和揀選者的集體關係;第三,不可或缺的乃是這些關係裏的道德規範:耶和華的律法和人的行為;第四,聖民與耶和華同住是上帝選民安穩的保證,而耶和華臨格與人同在也體現了耶和華的管治,是創造的高峰和目的。

十九篇的作用,就是把耶和華的創造(1-6節)、旨意(7-11節)和救贖(12-14節)三大範疇接連起來。耶和華在創造中彰顯自己(「榮耀」、「手段」、「言語」、「知識」,1-2節),也臨格在歷史裏,彰顯對人的要求(「律法」、「法度」、「訓詞」、「命令」、「道理」、「典章」,7-9節)。問題是人面對這些現實,應該如何回應?

詩人在第12-13節的回應是:(1)有些過失連他自己都察覺不到(假設詩人是一個「每日三省吾身」的人);(2)而且即使都察覺了,他仍然有犯過的可能(「隱藏」不光是指思想空間裏的事,也是指時間上的事);(3)「罪」並不是對某些行為的形容詞,「罪」也是一個能轄制他的權勢,在他的「任意妄為」當中,看得最清楚。

對詩人來說,對律法的認識和愛慕,受律法的警戒(11節),只能成就部分上帝的旨意。要「完全」,要克服罪的權勢,只有上帝自己的介入(上帝的「攔阻」,13節)。為著這個原因,他投靠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是他的磐石,他唯一的盼望就是耶和華對他的救贖,對他的悅納(14節)。

站在這個小詩集的中間,詩篇十九篇並沒有提及錫安和耶和華的聖所。進殿的情景離這篇詩篇甚遠,但卻為進殿的人鋪路,提醒進殿的人來投靠耶和華,不要單純因為(別人加諸)自己的苦況,也要省察自己在上帝面前可悅納否?耶和華救贖主不單救人於仇敵的掌握之中,也救人於罪惡的捆綁之中。這不是基督的福音嗎?只是當時他們還未看見基督。

我的禱告:

天父上帝,基督來成全了律法,讓我看見一個全然無罪的義人,看見他對祢律法的態度、看見他內心的傾向、也看見他不讓罪在他身上掌權的意志和能力,看見祢對他的悅納。所以基督,你的受膏者,也是我的主。保羅效法基督,要得著基督,求讓我也有這個心志,而且矢志不渝。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