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生活如光
梁家麟

經文:歌羅西書三16~17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篇、讚美詩、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以感恩的心歌頌神。你們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着他感謝父神。

道德要求不是偶然的裝扮,而是一個抉擇(choice):我們立志這樣做;一個操練(control):我們自我約束,將之變成習慣;最後是一個改變(change):我們的立志和操練,促成生命的轉化。

曾說過:確認基督是救主,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由衷宣認基督是生命的主。「基督是主」纔是我們的信仰核心(林前十二3)。基督若沒有成為我們的主,便也不會是我們的救主。因為救恩不是我們單純接受一件外在的禮物,在我們原有的生命和生活裏外加一個叫「救恩」的東西;而是我們與基督聯合,與祂同死同埋葬同復活,我們舊有的生命死去,從基督裏獲得新的生命。沒有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重生」,單單舉過手決過志,便算得救了嗎?當然不是。

我們看這段經文的最後兩節。

由於新約聖經幾乎沒有任何經文直接支持我們教會的主日崇拜、崇拜禮儀和聖樂事工,所以許多人都將第16節經文視為崇拜禮儀和聖樂神學的聖經根據,但這樣的解說是完全抽離經文的上下文的。保羅在這裏明明討論道德問題,談論的是基督徒間的相處之道,頂多關乎團契生活,怎麼可能牽扯到崇拜禮儀呢?在保羅時代的早期教會,也根本沒有任何規範了的禮儀格式。

在解說一15~20時,我們其實已指出三16的真正含義。保羅在這裏鼓勵教會和帶領者,用詩歌或韻文的形式,講論基督的道理,目的是方便信徒記誦,將道理牢記在心裏。三16說的不是主日崇拜的唱詩環節。當然,信徒在任何情境唱詩,都是一個敬拜的行動;但這裏保羅關心的,用今天的分類來說,不是主日崇拜,而是團契或主日學事工。

這兩節經文有以下四個提醒:

第一,媒介即是信息:教會要傳講和教導正確的道理,但傳講的方式跟傳講的內容同樣重要。說的是真理,但傳講的方式陳舊、愚拙,沒有考慮受眾的程度和興趣,便達不到教導的效果。「當用各樣的智慧」,竭盡所能,尋找最有效的傳講形式和方法,所有講員、主日學老師和導師都得緊記這句話。讓我不客氣地說,若是講員的信息讓受眾睡倒了一大片,請勿責備受眾不夠專心;主要的責任是落在講員身上的,他們沒有盡職,沒有「用各樣的智慧」教導人。

第二,多元媒介:只有「基督的道理」是不變的;真理以外,所有禮儀、程序、形式、工具、表達手法,統統沒有權威,沒有不能改變的理據。「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篇、讚美詩、靈歌,彼此教導……」真理不能通融,傳遞真理的方法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傳遞的形式上,教會必須是徹底的實用主義者:凡事都可行;好不好,端由結果判定。不管白貓黑貓,能讓人將基督的道理存在心裏,便是既正確又屬靈的方法。

第三,反覆和隨時的教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重要的真理得說上三百遍。一本聖經,一生讀無數遍,都不會覺得重複多餘。會否讓人厭煩,端在於是否墨守成規,永遠背誦同一套臺詞。只要變換花樣,推陳出新,馬太福音廿八章19至20節,是可以聽上三百遍的。(我這數十年,確實在不同場合聽過這篇經文的講道百遍以上。)關鍵是,我們要設法讓信徒鞏固真理,紮根在生命中,兌現在生活裏。「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如此,培育事工便不限崇拜講臺的教導,或主日學課程;教會所有事工和活動,都在以不同形式進行信徒培育;所有部門和所有事工,都在做門徒訓練,讓人成為門徒。並且,這個培育使命不是單向的,不僅由牧者與導師承擔;人人都既是教導者,又是受教者;「彼此教導,互相勸戒」,我們都在彼此牧養。

第四,生活是信仰:教會教導事工的好壞,不由講壇和主日學課程的質素決定,卻是由——也僅僅由信徒的生活表現來決定。講重要,聽重要,行更重要,生命改變最最重要。「以感恩的心歌頌神。你們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着他感謝父神。」如何看出生命有改變?保羅在這裏重複他在前面三15的話,我們要活出一個平安和感恩的生命。

將基督的道理存放在心裏,將實踐信仰變成生活習慣,這是最要緊的。

生活如光,求主幫助我們,活出一個閃亮的基督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