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智慧有限
何啟明

經文:傳9:11-18

11我轉而回顧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強壯的未必戰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聰明的未必得財富,有學問的未必得人喜悅,全在乎各人遇上的時候和機會。12人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險惡的網圈住,鳥被羅網捉住,禍患的時刻忽然臨到,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13我見日光之下有一樣智慧,在我看來是偉大的,14就是有一人口稀少的小城,遇大君王前來攻擊,修築營壘,將城圍困。15城中有一個貧窮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卻沒有人記念那窮人。16我就說,智慧勝過勇力;然而那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17寧可聽智慧人安靜的話語,不聽掌權者在愚昧人中的喊聲。18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但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

傳道者提醒讀者,人必有一死,勸勉人要把握機會、活在當下,勤奮盡力工作,享受碌勞得來的成果(九1-10)。可是傳道者卻又承認努力盡責並不能保證必定得到預期的結果。因為今生的際遇並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沒有一個人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自己一定會贏、必可十拿九穩。

傳道者用了五個例子,即快跑、強壯、智慧、聰明和有學問(11節),以「未必」表達生活中的變數:跑得快未必一定會贏,亞撒黑被譽為速度最快的,也被押尼珥追趕刺殺(參撒下二18-23);強壯的未必戰勝,哥利亞被大衛擊敗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參撒上十七章);智慧、聰明及有學問的,按傳統智慧都是可以得到飽足的(參箴二十13二十八19),但也未必一定是如此。這五個例子都指向一個事實,就是一個人的才幹、能力不一定與他的成就成正比。原因何在?

傳道者指出原因在於外在的環境和客觀的因素,會影響人的成敗得失。人遇上的「時機與際遇」(11b節《新譯本》)會左右一切。一個錯誤的決定,或者是一宗突如其來的意外,都會影響人的計劃與預算。聰明有才幹的亦會懷才不遇。俗語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充滿變數,人無法預測及掌控許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災難不會諮詢過我們的意見才臨到的。傳道者用水中的魚和空中的鳥作比喻,魚本在水中悠然自得、無牽無掛,但突然間被網羅擒住;鳥本在空中自由翱翔,也突然間被捕獲而失去自由。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然而,傳道者之前提醒我們「凡事都有定時」(參三1-9),而人的際遇和機會則掌握在上帝手中,我們盡了力,就應隨遇而安。這跟坊間說:「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的順應天命的想法不同之處,是我們相信那「命或天命」是掌控在那位永活慈愛的父上帝手中。

傳道者繼續用一個小城裏的貧窮人獻計、用智慧救了那城,免被那前來攻擊的大君王侵佔,突顯智慧雖然勝過勇力,但最終這貧窮小子卻被人藐視,甚至不被記念(15b節),即智慧的小子最終得不到應到的報酬,或說他所做的最終都是徒然。簡言之,傳道者指出智慧仍是有限的,雖是如此,我們仍寧願在安靜中聽智慧人的語言(17a節)。這裏有翻譯上的差異,那差異在於「安靜」的原文是形容「聽」,即聽的態度和方法?抑或是形容「智慧人的語言」,即說話的方式?《和合本》採用的是形容「聽」──寧可在安靜中聽智慧的言語(另參《呂振中譯本》);而《和修本》則採用後者──寧可聽智慧人安靜的話語(另參《新譯本》《思高譯本》)。雖然智慧有限,我們仍要抱持正確的態度去安靜地聽智慧人的言語,而「不聽掌權者在愚昧人中的喊聲」(17b節)。

思想:

你對「人定勝天」,即每個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句話有何看法?

使徒雅各的話:「主若許可….我們就可以做這事或那事」(雅三15),這跟好好計劃人生、竭力而為有扺觸嗎?我們應存甚麼態度活出這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