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我們不完全!所知也是片面!一生有愛才至為關鍵!
蔡少琪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8-13

8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9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10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消逝。11我作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長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12我們現在是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認識的有限,到那時就全認識,如同主認識我一樣。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參考經文

【直譯】8愛永不墮落!但若有眾預言,終會被廢掉!若有眾方言,終會停止!若有知識,終會被廢掉!9因為我們所知「只是一部分」,我們講的道也「只是一部分」;10當那完全的【時候】來臨,這「一部分」終會被廢掉!11當我是孩童,我曾講話像孩童,曾思想像孩童,曾計較像孩童,但當我成為成人,我就已經廢掉那些孩童的【態度和方式】。12 因為現在我們對着鏡子觀看、像在猜謎中;但將來要面對面。現在我知道的「只是一部分」,但將來我會知道,像我要被知道。(but then shall I know even as also I am known.)13但如今存留的是信、望、愛,這三者;而在這些裏更大(greater)的是愛。

在13章,保羅教導一個重要真理:許多屬靈恩賜雖然寶貴,但往往有短暫性、片面性和模糊性。生命比恩賜更重要,愛比屬靈恩賜更重要,是我們應更努力追求的。保羅在8-13節用了三個對比,將「現今的有限」與「將來主再來的完全」作對比,讓我們更明白這道理。

一、「只是一部分」與「那完全的」的對比。(8-10)13-14章裏「預言」(propheteia, prophecy)這名詞和「說預言」(propheteuo, prophesy)這動詞,是要帶出「解釋聖經的講道、說預言」兩個層面的事奉。出處引自約珥書:「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propheteuo, prophesy)!」(珥2:28b),焦點是要「見證耶穌是基督」!在聖靈降臨時,彼得引用舊約去證明,耶穌是基督、是主。(徒2:14-36)彼得要傳講的是:「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徒4:12)和合本合宜地翻譯這動詞為「作先知講道」。預言的特色就是要解釋,但容易有點模糊不清。對比下,當那完全的時候來到,我們與榮耀的主能面對面相見後,我們就會發現現今所講的,是相對的片面。

二、「孩童」與「成人」的對比。我們努力用預言、方言、領受的屬天知識去解釋神的事情,去講論耶穌基督,去述說未來複活的事情。但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看到未來,仍未面對面直接看見和認識耶穌,我們就像略懂的孩童一樣。現今,我們像孩童般真誠努力地去傳講神的道,也實在傳講了寶貴的福音,但對比將來面對面的日子,現今我們的瞭解和解釋仍有一定的限制和不完全。

三、「對着銅鏡模糊觀看」與「將來面對面的清晰瞭解」的對比。古代的鏡子多用銅或其他金屬製作。現今流行有清晰影像的鏡子要等到12-14世紀才逐漸有。「以銅為鏡」的能看懂多少,但不完全。但當主再來,當我們能面對面,就更清晰了。13節的原文裏沒有「全知道」的「全」字,這句話的意思是:「但將來我能面對面見到神,我將能很清晰認識,像我被神清晰認識一樣。」重點不是說我們將有「全知」的能力,而是我們將來能「清晰知道」,不像現今「對着鏡子模糊觀看」的有限。

學者對於在見主面後「信」和「望」是否仍存留,有兩個主流的說法。一、既然已經是面對面了,我們就不需要「仰望未來的『信』」,也不需要「仰望未來的『盼望』」;所以,最後存留的是永恆與神同在的關係,最寶貴最永恆的就是「愛」。二、我們仍有「信靠神的『信』」和「仰望神而得力量的『盼望』」,所以「信」和「望」仍存留;但在天家,最寶貴的仍是「愛」。無論我們採取那一個立場,結論都是一樣:「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有學者說得好,神從來沒有用「信」和「望」去直接形容自己,卻自稱自己是「愛」。「神是愛!」(約一4:8)(And God is not called faith or hope absolutely, whereas He is called love.) 沒有真愛,我們不會得到神的喜悅!

思想:

很多神學家和牧者一生努力去解經和去看懂將來可能發生的事。他們的努力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但當我們對比不同的「認真、敬虔」的神學家和牧者的具體言論後,卻會發現他們彼此之間的具體看法,仍略有不同。屬靈的追求和努力是美好的!但我們現今的努力和解釋不是完全的。主啊,我願你來!我們期待與你面對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