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痛悔
梁國強

經文:約二十一15-17

人物:彼得

15他們喫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對他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17耶穌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我們有沒有些東西是不能忘記,更是未敢遺忘的?

耶穌和彼得的關係從來是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

來到二十一章,當耶穌問彼得三次「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若然像很多解經家的推測,這條問題是衝着彼得三次不認主而發問的,那麼耶穌便是有備而來了。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耶穌只是隨己意作出發問,因為始終聖經沒有明說這條問題的動機。

不過,我也支持是因為彼得三次不認主,所以耶穌問彼得三次「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原因是有一個重要線索出現了。

彼得在第三次被耶穌問完後,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17下

彼得憂愁甚麼呢?「憂愁」這個字在和合本、和修本、新譯本、呂振中譯本都是翻譯為「憂愁」的,但新普及譯本卻譯做「難過」,馮象譯本則譯為「痛悔」,在原文裏「憂愁」(λυπέω)這個字確有歉疚、痛悔的意思。

難過和痛悔這個翻譯和「憂愁」的意思可以有很大分別。那麼,彼得痛悔甚麼呢?又為何耶穌問他第三次,他才痛悔起來?

或許用一個人間的經驗去理解這件事,就能稍微明白這段話的神髓。

我相信舉凡情侶、夫婦和子女的關係很多時會問或想問「你愛我嗎?」而最常問的應該是熱戀中的人,因為任何一方(但大多是女方)理完髮都會測試對方看不看得出來,看不出來就幾近代表沒有留意和關心她了,而若留意到的話,也代表「你愛她」了。

「你愛我嗎?」在何時問最令對方錐心?又或最容易讓對方出現窘態?就是其中一方背叛過這段關係(例如有第三者),但若後來獲得被出賣的一方原諒了,然後忘掉錯對、將關係拼命進取。但忽然在一個情人節的晚上,曾有第三者的一方被問道:「你愛我嗎?」,你想這個人會怎樣迴應?

第一次和第二次可能還答得出「你知道我愛你」,但當第三次被問,如果記性不太差,又有點歉疚的心,相信這個人便會痛悔起來,甚至抱頭痛哭了。

彼得愛耶穌嗎?當然愛,因為當他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二十二33)是真心的,主也是無所不知的(約二十一17),怎會不知道彼得愛祂。但彼得真是「愛」耶穌嗎?再問下去便「憂愁」(痛悔)起來了,因為在數天前,彼得在雞叫以先便曾三次不認主。

思想:

說一件「羞愧」的事和大家分享。我在神學院曾經在言語上冒犯過同學,造成了我很大的「憂愁」(痛悔)。但感謝上帝,後來和同學修補和重建了關係,不至於帶着歉疚過活。你問我愛不愛同學?相信答案是「愛」的,因為我都覺得自己是很關心同學的;但若你在事發當時問我,即我曾得罪過同學的時間,我的答案肯定是「否」的。同樣地,你愛耶穌嗎?你愛耶穌比這些更深嗎?

在愛耶穌這條路上,你有沒有試過得罪耶穌,但又有「痛悔」的心?若有,便可以再次上路,為神打拼了,因為「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五十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