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多疑
梁國強

經文:約十四1-7

人物:多馬

1「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4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5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6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7既然你們認識了我,也會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就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了。」

二十章抹大拉的馬利亞出場後,有一個歷世歷代當講到「不信」時,便一定會重點描述的使徒,他就是多馬。西方世界叫他做The Doubting Thomas,甚至牛津英語辭典也記錄了The Doubting Thomas這個詞彙,泛指若沒有證據便不會相信的人,然後很多叫多馬(Thomas)的,都「身受其害」。但多馬的「疑惑」又真的需要被負面地大書特書嗎?

最讓人誤會多馬是「多疑」的,一定是《約翰福音》二十章24-29節的記載。但若要了解多馬,我們可以看多一些經文才作出判斷,多馬在《約翰福音》的出現有另外兩次的描述,這兩次的出現令我們可以有更多角度去認識他。

多馬第二次出場是在十四章5節,這是一段很出名的耶穌講論,多馬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他說完這句話後,耶穌便自述自己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原因是耶穌在十四4說:「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明顯多馬的迴應是他不知道那條路。

但明明耶穌說門徒是知道那條路的,也知道耶穌往那裏去的,為何多馬卻說不知道呢?

耶穌在十四章一開始便提到祂會到天上為門徒預備「地方」,並且保證永遠與他們在一起。而令門徒(例如腓力在8節的迴應)驚訝和疑惑的是,耶穌竟然知道這條通往天上的路徑,難道祂不是凡人嗎?

若我們再看五章六章.rcuvs,當時的猶太人也是非常訝異約瑟的兒子耶穌,竟然說自己和上帝同等(五1719-41,六29-33),所以猶太人就越發想要殺祂(五18)。

這時(十四章)的門徒和當日的猶太人其實一樣,對於耶穌的自述是充滿疑問的,包括了多馬。

但我們定過神來,會否稍為同情多馬的「多疑」?因為耶穌的言論是超出了人的認知範疇的,所以不單是多馬「疑惑」,而是現場所有人都是不解啊!

就像若在一百年前,有人和你說一百年後會有人工智能電話,會有很多通訊軟件,人與人的接觸是無遠弗屆的,相信你也會一臉狐疑,無從相信。

但文本仍然註明了耶穌說過「你們是知道」的,就像之前我們討論過六章五餅二魚的神蹟,耶穌最初也說是試驗腓力,其實他是應該知道怎樣行的一樣(六6)。

這又讓我們再思考二章末段,聖經記載了「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耶穌自己卻不信任他們,因為他認識所有的人,也用不着誰來證明人是怎樣的,因為他自己認識人的內心。」(23-25節

我們的信仰一直是處於「信」與「不信」之間,「有信心」和「疑惑」之間,這就像有一本屬靈書籍叫做《擁抱懷疑的信仰》(Patience with God: The Story of Zacchaeus Continuing in Us)。序言就寫着:「信與不信之間的真正差異,在於學會擁抱而非揚棄懷疑。信仰的關鍵,在乎真誠地面對世上種種的模棱兩可,面對我們亟欲尋見上主但卻遍尋不獲的經驗。通向成熟信仰之途,不在乎一下子否定懷疑,而是將疑惑放於心板上,容讓我們在懷疑之中尋問,靠賴上主的恩佑變化更新。」(Tomas Halik)。

思想:

神哲家祈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有一個學說很出名的,叫做「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大意就是若用理性去面對不明朗的前景,都會退縮,唯有秉持一種「信心的跳躍」才能進入未知之境。我們又有沒有這種對上帝的「信心的跳躍」,將信心全然投向主耶穌基督?

中世紀有一位神哲家叫安瑟倫(Anselm,1033 - 1109),他說過「信仰尋找理解」(Faith seek understanding)。大意就是「不是明白了纔去信,而是進入了信仰了才能明白,除非你進入了信仰,否則便不會明白了。」你又有沒有這個信仰經驗,就是縱然不明白,也先去「信」,當你「信」了,便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