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 耶路撒冷的重建
郭鸿标

经文:以赛亚书4:2-6

2在那日,耶和华的苗必华美尊荣,地的出产必成为幸存的以色列民的骄傲和光荣。3-4主以公平的灵和焚烧的灵洗净锡安居民的污秽,又除净在耶路撒冷流人血的罪。那时,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必称为圣。5耶和华必在整座锡安山,在会众之上,白天造云,黑夜发出烟和火焰的光,因为在一切荣耀之上必有华盖;6这要作为棚子,白天可以遮荫避暑,暴风雨侵袭时,可作藏身处和避难所。

有圣经学者提出以赛亚书2:1-4:6有一种「扇形结构」:

A1:锡安更新(2:1-5

B1:唯有耶和华崇高,世界败坏。(2:6-22

B2:唯有耶和华崇高,锡安卑微。(3:1-4:1

A2:锡安复兴(4:2-6

以赛亚书4:2-6「锡安复兴」对应2:1-5「锡安更新」,中间是世界及锡安的卑微,耶和华被尊崇。这段经文再一次引用对将来复兴的愿景,指出现在的衰败。以赛亚书3:184:1:「到那日」与2:2「在末后的日子」对应,「到那日」出现4次(37:31-32)。以赛亚书4:2:「在那日,耶和华的苗必华美尊荣,地的出产必成为幸存的以色列民的骄傲和光荣。」「耶和华的苗」指捱过艰难困苦日子、仍然存留的人;「幸存的以色列民」指「犹大的余民」,「幸存者」出现5次。近年被掳及流散的主题备受关注,旧约圣经有「余民」(Remnant)的观念,以赛亚书4:2描述「余民」从失望、无奈,转变成有希望、有前景。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时此刻除了需要探讨「流散神学」(Diaspora Theology),也要开展「余民神学」(Remnant Theology)。香港教会除了关注流散现象对福音的需要,同时亦要关注留下来的人的福音需要。

以赛亚书4:3-4的主题是锡安得洁净与成圣,「主以公平的灵和焚烧的灵洗净锡安居民的污秽,又除净在耶路撒冷流人血的罪。那时,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必称为圣。」。以赛亚书4:4形容主的灵是审判的灵(rûaḥ mišpāṭ)和焚烧的灵(rûaḥ bāʿēr),清洗(yādiḥa)流在耶路撒冷的血。希伯来文圣经形容主的灵是审判的灵(rûaḥ mišpāṭ)和焚烧的灵(rûaḥ bāʿēr),是在以赛亚书4:4。上帝的灵是审判的灵和焚烧的灵,是审判和烧毁罪恶,经过审判后,上帝洁净耶路撒冷的血。以赛亚书4:3指出剩余(hannišʾār)、留下来的人(hannôt ār),必被称为圣。上帝没有忘记剩余在耶路撒冷的子民,他们经历耶路撒冷的衰落,眼见圣殿失去光采,他们内心是痛苦难言的。

以赛亚书4:5-6的主题是上帝的同在与保护,「耶和华也必在锡安全山,并各会众以上,使白日有烟云,黑夜有火焰的光。因为在全荣耀之上必有遮蔽。必有亭子,白日可以得荫避暑,也可以作为藏身之处,躲避狂风暴雨。」。「耶和华必在整座锡安山,在会众之上,」对应在出埃及记上帝在西乃山显现,「白天造云,黑夜发出烟和火焰的光,」对应旷野时期会幕是敬拜上帝的中心,出埃及记13:22记载在日间有云柱,夜间有火柱,总不离开百姓面前。以赛亚书4:5说明为甚么有这些现象呢?「因为在一切荣耀之上必有华盖;」。笔者认为这是指上帝本身的荣耀亦有遮蔽,以赛亚书4:6:「这要作为棚子,白天可以遮荫避暑,暴风雨侵袭时,可作藏身处和避难所。」。这是为了人的好处,同样需要遮蔽之处。这段经文对圣殿的更新主要是回归出埃及记的会幕经验,重寻上帝的荣耀,经历审判的灵和焚烧的灵的洁净。

默想重点:

你愿意经历审判的灵和焚烧的灵的洁净吗?

你愿意经历上帝荣耀的显现吗?

你愿意从将来复兴的愿景,指出现在的衰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