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書亞記十一6-12
6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不要怕他們。明日這時,我必把他們全部交給以色列人殺滅。你要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戰車。」7於是約書亞和所有跟他一起作戰的士兵,來到米倫水邊,突然攻擊他們。8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裏,以色列人就擊殺他們,追趕他們到西頓大城,到米斯利弗‧瑪音,直到東邊米斯巴的山谷。以色列人擊殺他們,沒有留下一個倖存者。9 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去做,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戰車。10那時,約書亞轉回,奪了夏瑣,用刀殺了夏瑣王。先前夏瑣在這些王國中是為首的。11以色列人用刀擊殺城中所有的人,把他們完全滅盡;凡有氣息的,沒有留下一個。約書亞又用火焚燒夏瑣。12約書亞奪了這些王的一切城鎮,擒獲了這些王,用刀殺了他們,把他們完全滅盡,正如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所吩咐的。
以色列人戰勝南方聯盟後,北方的夏瑣及其他城市自然因以色列人的崛起而感到憂心,特別他們是由東往西濱、再往南轉向埃及的貿易路線受到威脅。北方的夏鎖是昔日一個繁盛、唯一不受埃及掌控,有極大自主權和有影響力的大國。經文沒有具體提及夏瑣王爺耶賓聽見了甚麼,也沒有記載他內心的反應,只簡單的說:「夏瑣王耶賓聽見了」(1a節)。於是就組成了北國強大的聯軍,包括了三個王(約巴、伸侖及押煞)、幾個地區的諸王(北方山區、南邊的及西邊等)及六個民族(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希未人)(1-3節)。經文用了三個「多」:即人民眾多(大隊人馬)、多如海邊的沙及極多的馬匹和戰車,來形容這支龐大的聯軍(4節)。猶大歷史家約瑟夫在《猶大古史》中提及這支加利利地區的聯合大軍包括了三十萬步兵、一萬騎兵、二萬馬車。
約書亞和以色列軍隊從吉甲到米倫水邊,徒步約需要五天 (170公里路程)纔可抵達戰場,到達後就要立刻迎戰。以色列人在軍力懸殊和體力消耗的情況下,仍能戰勝北國聯軍,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耶和華的應許。「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不要怕他們。明日這時,我必把他們全部交給以色列人殺滅。你要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戰車。』」(6節,參8節)然而,上主的應許也需要人順服迴應才能實現。這段敘事突顯了約書亞徹底順服上主的吩咐。經文多次提及約書亞的行動是按照耶和華和祂的僕人摩西所吩咐的(9、12、15節;參23節)。約書亞在這次戰役中怎樣顯示他徹底順服上主的吩咐呢?
首先,「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去做,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戰車。」(9節)戰車戰馬是昔日先進的武器,聖經對以色列人擁有馬和戰車,常帶負面的評價(參詩二十7;賽二7)。耶和華要以色列人不要靠車靠馬,要全心全意地倚靠祂。約書亞在戰勝後砍斷馬的蹄筋,即把馬的屈肌弄傷,以致馬不能再在爭戰中劇烈地拖拉戰車,而只能做農業搬運工作。砍斷馬的蹄筋一方面是除去敵人引以為傲的軍力,同時亦讓以色列不能用作爭戰,免得他們倚靠了戰車戰馬,而忘卻倚靠的對象是耶和華他們的上帝。
第二,約書亞把夏瑣王和城中所有人殺盡,未有留下活口,然後又放火焚燒夏瑣城(11-12節)。約書亞這樣處置夏瑣城完全是「耶和華怎樣吩咐他的僕人摩西,摩西就這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做了。」(15a節)摩西在申命記六章10至11節和七章1至6節提及要將迦南人完全毀滅,因為他們的罪惡滿盈,要拆毀他們的祭壇偶像,更不能與他們結盟結親,以免以色列人被誘惑離棄上主。但以色列人可以住在他們的城邑、房屋,也可以享用他們收聚的各樣美物。因此,夏瑣與艾城一樣,城中的戰利品無須燒燬,以色列人可據爲己有(14節,參八27)。這種處置方法有別於耶利哥城要把城、人口和一切戰利品都焚燒,獻給耶和華(參六18-19;申十三15-16)。「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偏離不做的。」(15b節)
思想:
約書亞和以色列人能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全因為徹底順服上主的吩咐,以兌現祂的應許。我們是全心全意地聽從,抑或只是選擇性地聽從耶和華的某些吩咐呢?求主幫助我們徹底順服上主,兌現祂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