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書亞記十一16-23
16約書亞奪了那全地,就是山區、整個尼革夫、歌珊全地、低地、亞拉巴、以色列的山區和山下的低地,17從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門山下面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他擒獲了那裏的眾王,把他們殺死。18約書亞和這些王作戰了很長的一段日子。19除了希未人基遍的居民之外,沒有一城與以色列人講和,都是以色列人作戰奪來的。20因為耶和華的意思是要使他們的心剛硬,來與以色列人作戰,好使他們全被殺滅,不蒙憐憫,反被除滅,正如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21那時約書亞來到,剪除了住山區、希伯侖、底璧、亞拿伯、整個猶大山區和以色列山區的亞衲族人。約書亞把他們和他們的城鎮盡都毀滅。22以色列人的地中沒有留下一個亞衲族人,只有一些還留在迦薩、迦特和亞實突。23這樣,約書亞照着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所得的份把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戰爭了。
這段敘事(16-23節)屬於十一章的後半段,是戰役的結語摘要,也是九至十一章前半部的總結。約書亞在約旦河西打了三場主要戰役:中線戰役攻陷耶利哥和艾城(六1-八35)、南線戰役涉及五個王的聯盟(十1-43),及北線戰役規模較大、涉及三個王,幾個地區的諸王和六個民族聯盟(十一1-23)。
經文開始說「約書亞奪了全地」(16a節),結尾說:「約書亞照着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23a節),形成首尾呼應的效果。然而,這裏只表明迦南地主要的戰役結束、約書亞階段性的任務完成而已,迦南地仍有許多城市需要以色列人去征討。其實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初也預告說祂會將迦南地逐漸賜給他們,而非一次性的完成,目的是免得地會荒廢、野獸增多危害他們,也等待他們人數增多去承受地業(出二十三29-30)。經文結尾說:「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23b節),是表示約旦河西的戰爭已經停止,接下來是分地給各個支派,但各地的殘餘勢力,就留給繼承該地的支派去清除。這段敘事有幾點需要留意的。
首先,短短五章經文(六至十一章)涉及的三場主要戰事並非幾個月或一兩年完結的。第18節說「約書亞和這些王作戰了很長的一段日子」。究竟這幾場戰事維持多久呢?以色列人在曠野晃了三十八年,出埃及的一代只有約書亞和迦勒存活(參民十三章)。十四章10節提到從迦低斯巴亞開始,到迦勒要求分地共經過了四十五年。因此,約書亞與迦南眾王爭戰的日子,很可能長達七年之久。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兌現神的應許實非一蹴而就,乃經歷漫長的日子才見到階段性的成果。可見,這是一段信心漫長之路。
第二,經文特別提到,除了基遍的居民求和之外,其餘的民族都是敵擋以色列人,與他們爭戰,最後都被約書亞殺滅剪除。他們有此敵擋反應是「因為耶和華的意思是要使他們的心剛硬,來與以色列人爭戰,好使他們全被毀滅,不蒙憐憫,反被除滅,正如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20節)。這句話乍看之下,他們好像身不由己、被上帝驅使及被擺佈操弄。其實,他們是曾聽見耶和華和以色列人的事蹟,可是他們的反應卻是不願屈服於耶和華的大能之下。他們雖然「心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參書二9-11,五1),那只是態度上暫時的軟化。當他們有機可乘時,就故態復萌,繼續全力敵擋耶和華的作為(參九1-2,十1-5)。這情況就如埃及法老的心態,是軟化、剛硬、軟化及剛硬的不斷循環,最終變得更加剛硬(參出四至十四章)。因此,耶和華使他們的心剛硬,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剛硬。耶和華這樣做是迴應他們自己的心硬、任憑他們走向自己選擇的道路而已。
最後,經文在後段摘要特別提到亞衲族被剪除,只剩下在迦薩、迦特和亞實突這幾個位於海岸平原的城邑(21-22節)。昔日以色列的探子曾經回報,迦南地的亞衲族人強大威猛,把他們嚇壞了。那時,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其餘的以色列人都背叛神,導致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四十年前就是因亞衲族人而失敗跌倒,現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再次面對過去的挫敗和恐懼,靠着耶和華所賜的力量,憑信心戰勝亞衲族人。以色列人在那裏跌倒,如今就在那裏站起來!
思想:
以色列人經歷漫長的爭戰才佔領迦南地,照樣,信徒成長之路也非一蹴可幾、立竿見影的,需要神的恩典,也要有堅毅不屈的信心。迦南人對神的心剛硬,招致滅絕,照樣,我們也要謹慎,不要執迷不悟、走入歧途。若是不慎跌倒,求主施恩,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靠主站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