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書亞記十二1-6
1這些是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向日出的方向,從亞嫩谷直到黑門山,以及東邊亞拉巴的整個地區所擊殺的王和所得的地:2有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他統治的地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包括谷中之城和基列的一半,直到亞捫人邊界的雅博河,3以及從東邊的亞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向東通過伯‧耶施末的路,直到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再往南直到毗斯迦山斜坡的山腳。4 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亞斯她錄和以得來。5他統治的地是黑門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邊界,以及基列的一半,直到希實本王西宏的邊界。6這兩個王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擊殺的。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把他們的地賜給呂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為業。
本章是本書前半部一至十一章的附錄,臚列所戰勝的王的名單及河東和河西所獲取的地界。從十三章開始,即本書的後半部,就記載分地為業。十二章可分成兩大段落,一至六節回顧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所擊殺的王和掌管的地,七至二十四節關乎約旦河西佔領的地域及被約書亞擊殺的迦南諸王名單。約旦河東是由摩西領導(6a節),而約旦河西的征討,則由約書亞領導。
約旦河東的區域,包括南界的亞嫩谷到北界的黑門山,西邊自然就是約旦河,而東邊則沒有清楚說明,只是所有東部的亞拉巴地區(1節)。河東佔據的地理描述得較為詳細;摩西戰勝兩個王──南邊的亞摩利王西宏和北邊的巴珊王噩,並將西宏的土地給了呂便和迦得兩個支派,把亞摩利王噩的土地給了瑪拿西半支派人為業(十三8-12)。瑪拿西半支派所得的土地面積相等於呂便和迦得加起來的土地,這或許與瑪拿西的子孫前往爭戰,趕走殘餘的亞摩利人有關(6節,參申三章12-17)。經文特別提及摩西戰勝兩個王,其中的巴珊王噩是屬於利乏音人(4a節)。按申命記二章11節記載,利乏音人像亞衲族人一樣,是身體高大的巨人,他們留下的鐵牀,長九肘(13.5呎)、寬四肘(6呎)(申三11)。敘事者似乎暗示以色列人仍要面對四十年前所懼怕的敵人。
河西的版圖較為清晰,西界明顯是地中海,東界是約旦河,因此,經文只簡單交代北界和南界。7和8節所描述的與十一章17節相同,只是次序上倒轉而已。以色列人已完全佔領了迦南地,因為約書亞分派給以色列人的土地是屬於迦南以南的六個地區(8b節,參十40、十一16)及原屬於迦南的六個民族(8a節)的土地。隨後,敘事者繼而以固定的形式,「某某王一人」臚列了三十一個被戰勝、沒有名字的王的名單(9-24節)。這裏有兩件值得留意的事。
第一,這些戰績記錄是有選擇性,且不完整的,所列出的城鎮清單中有不少是以色列人與迦南人之戰的記錄中沒有出現過的,也有些佔領的地方沒有記錄下來(參二十一21,二十四1)。第二,經文記載這些被打敗的王,他們的城鎮不一定完全被毀滅。事實上,某些城鎮延至後來的王國時期才完全被佔領,如耶路撒冷和基色(參撒下五6-7、25,士一29)。原因可能是當地的迦南人又再捲土重來,再次佔據這些被擊敗的城,或是他們乘虛而入,佔領那些遺留下來的空城。無論何故,以色列人仍要繼續努力纔可完全兌現神的應許,這是不爭的事實。
思想:
河東和河西的地理清單讓我們想起:1.神的信實,以及以色列人在摩西和約書亞帶領下怎樣努力支取神的應許。2.摩西和約書亞都扮演了他們的角色,忠心服侍了他們那一代的人。3.列出了31個王的名單看似瑣碎及重複累贅,但卻讓我們見到耶和華的偉大超越一切地上的君王。這些反省對你有何鼓勵?會否使你更有信心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