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書亞記十九49-51
49以色列人按着疆土完成了地業的分配,就在他們中間把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50他們照着耶和華的指示,把約書亞所要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區的亭拿‧西拉給了他。約書亞修建那城,住在城中。51這就是以利亞撒祭司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及以色列人各支派父系的領袖,在示羅會幕的門口,耶和華面前抽籤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就完成了分地的事。
約書亞主持了各支派得地為業後,他也從以色列中間得到他應得的份(49節)。他從以法蓮支派中獲取了他的地業,這可能因為他是以法蓮支派的一份子(參民十三8)。經文以約書亞得地為業結束了各支派得地為業的敘事。十四章開啟了分地的記錄,首先就提及迦勒要求、並且得到希伯侖為業(十四6-15),而十九章以約書亞要求獲得自己的土地作結束(十九49-51節)。這兩位人物都是出埃及後二十歲以上碩果僅存的忠心僕人,是深信耶和華的應許必會實現的探子(民十四6-9、30)。這兩個分地的記錄正好是一頭一尾、首尾呼應的框住了這一段產業分配記錄(十四至十九章)。這兩位忠心僕人的行動反映了耶和華應許給以色列人的地土如今兌現了;他倆憑信心得到了他們的地業,也提醒河西的九個半支派也可憑信趕走這地的迦南人,完全佔有這地。
約書亞從以法蓮得到的是亭拿‧西拉,又稱為亭拿‧希烈,位於以法蓮山地迦實山的北邊(士二9)。「亭拿」是「分」的意思,因此亭拿西拉即屬於西拉的部分。約書亞死後也被葬在這個地方(二十四30)。經文指出約書亞還修理這城,住在城中(50b)。亭拿‧西拉有何意思?學者推斷有兩個可能的意思。第一,按照出埃及記二十六章12節,西拉可解作凸出來或多餘的,亦即是各支派分地剩餘的部份。第二,「西拉」(seraḥ)在士師記二章9節又稱為「希烈」(ḥeres);「希烈」一詞可有太陽的意思,表明這城原本稱為太陽的地域,是敬拜太陽的地方。約書亞記的作者藉着搬動希伯來文的字母,即西拉的拼法剛好是希烈的倒過來,改掉了這個原本有異教意義的名字。約書亞作為以色列的領袖,他不單將自己得地為業的權利擺在最後,而且所得的地也是在以法蓮山區的境界,是較貧脊需要開墾之地。他最後更將那地改變,成為事奉耶和華的城市。
經文最後以「這就是以利亞撒祭司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及以色列人各支派父系的領袖,在示羅會幕的門口,耶和華面前抽籤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就完成了分地的事」(51節)為各支派分地為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思想:
約書亞不急於為自己爭取利益,對我們作為神的僕人的有何提醒呢?他從以法蓮得到的是需要開墾之地,但他甘心接受這是耶和華的安排,並努力去修建,使它成為敬拜神的城鎮。你會否甘心樂意接受神的安排,承受祂給你的分,將它變作榮神的禮物呢?